分辨率:六维力传感器是仪器能分辨的最小被测量值的大小,是用来描述刻度划分的。如一把精度为千分之一的10厘米的尺子,有100个刻度,其分辨率是1毫米,或者说是百分之一。灵敏度:六维力传感器灵敏度是指弹性敏感元件在单位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大小,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弹性元件的柔度。灵敏度是刻度特性的导数,是一个有单位的量。对于应变式传感器,定义为满量程加载时,每伏激励电压对应的传感器输出,单位为mV/V;是输出量的变化值与相应的被测量的变化值之比,利用满量程数据,可以转换为mV/N。
盛鸿国际2016年中国广州国际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制造技术展览会今天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次展会将汇聚全球科技前沿的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采购商,展示产品涵盖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及产品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为国内外智能制造相关企业提供专业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4.8万台,同比增长12%,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6.7万台,同比增长17%。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本土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1%。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家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明显提升。2014年家用服务机器人销售量为470万台,同比增长28%。
盛鸿国际在所有类型的工作中,对有触觉的机器人需求比较大的就是打磨工作,因为在打磨工作中,粉尘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并且打磨工作强度大且安全事故频发。ABB德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丁昊博士指出,打磨主要是分为两块,一个是传感器,能够接受到比较可靠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相对来说比较精准,一个是控制,主要是力控,基于模型的控制相对来说会比较可靠。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力传感器在工业级的主要运用领域是装配和打磨,而现在他们研究的力传感器主要是针对打磨工序。而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对于打磨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主要是3C行业,而且3C行业劳动密集度高,迫切需要实现自动化改造。再加上3C行业的柔性化需求,需要更高智能的打磨机器人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要同时测量多分量力与力矩,就需要用到多维力传感器,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标定),否则将无法完成电信号至力学量值的转换。校准一般采用砝码进行,因为砝码具备非常高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依靠重力及垂直向下的方向性,这种简单标准载荷的可靠性超过了很多施力装置。也有利用力发生器及高精度力传感器实现自动加载与测量的,然而实现起来相当困难,并且这样的成套装置仍然必须通过砝码进行校准与调试。通过加载可以得到信号,而载荷也是已知的,这样就可以得到信号与载荷的数学关系了。使用时,根据校准获得的数学关系,可以计算出未知载荷。任何力传感器使用前都需要校准。对于二维力传感器,校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数据处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力传感器性能的好坏与校准设备及方法密切相关。校准方法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加载(载荷表设计),以及如何得到各分量电信号与载荷确切的数学关系(校准矩阵),还需要评估所得到的数学关系是否足够准确(不确定度分析)。
决赛导师团阵容强大,涵盖技术、商业、设计领域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意大利知名设计大师、投资机构合伙人。比赛从三个层面进行评比,即技术层面(创新性,实用性、难易度)、设计层面(包容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市场层面(商业模式,商业成熟度、创业团队实力)。盛鸿国际以”多维力传感器——智能机器人力感知核心部件“项目全力参赛,由董事长戴振东教授亲自带队、技术副总吉爱红教授全程出赛。历时150个日日夜夜,从来自中国及港澳台地区、美国、英国的300个智能硬件创业报名项目中,历经海选、复活赛、复赛,通过智慧与胆量地比拼,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项目进入六个终极决赛,并最终一举夺得”星创师“大奖。
三维力传感器原理:三维力传感器基f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基础上采用电阻应变式原理,也称应变式三维力传感器。有弹性元件、电阻应变计和惠斯通电桥电路组成。供应扭矩传感器采购被称物体的重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使其变形而产生应变量,粘贴在弹性元件上的电阻应变计将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应变量转化为电阻变化,再通过惠斯通电桥电路将电阻变化转化为电压输出,通过显示仪表将测得此电压输出值即可完成测量计量任务。三维力传感器应用特点:三维力传感器可以同时检测三个方向的力值变化情况,X轴、Y轴、 Z轴(垂直力)。供应扭矩传感器采购同时输出三组电压信号,该传感器有三种测量载荷可选(每通道),可以通过多通道 显示仪表显示数据值。